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美食英譯 聽起來也要好吃

【 原刊於2011/07/30 聯合報】

幾年來常有人問我台灣地方小吃英譯的問題,六月參加一個台灣菜餚中英用語翻譯的會議,許多委員對地方小吃英譯有些討論。最近筆者把自己的英譯跟美國編輯討論後做了部分修訂,整理了一下,提出來跟大家獻曝。

台南小吃「棺材板」要怎樣英譯比較合適呢?目前的英譯有coffin burger, coffin bread, coffin sandwich, Tainan Coffin Board…等。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第十五屆口筆譯教學研討會上則有陳采體老師提出"deep-fried salad sandwich"的新譯法。

以上五種譯法有四種是繞著棺材打轉,沒有考慮到小吃的英文裡若出現coffin一詞,可能會令人望而卻步。請看二○○九年聽奧期間《聯合報》的一則報導:

…鄰近的故宮「府城晶華」菜單中有台南名產「棺材板」,英文寫的是「Tainan Coffin Board」(台南棺材木板),來自美國亞特蘭大的安睿杰說:「太恐怖了,我不敢點。」不過當他看到照片時便恍然大悟,他說外國也有類似的食物,稱做 「stuffed bread bowl」…或者依外形稱「stuffed bread basket」。

「棺材板」是以厚片土司挖空後充填入豬肝、胡蘿蔔、竹筍、蔥、洋火腿、蝦子、豌豆等再油炸的,比較像美國人把圓麵包頂部切下,挖空塞入食材,再把頂部蓋回去壓實的"Stuffed bread sandwich",在英美人的觀念裡屬於三明治的一種。

不過,如要吸引人,要有更簡潔的名稱,建議譯為treasure chest後面再加上deep-fried sandwich stuffed with pig pate,shrimp, carrot, pea, ham, etc.豬肝為什麼譯為pig pate而不譯為pig liver呢?英美人聽到liver可能會排斥,但對用肝製成的pate就能接受,而且視為美食。食材中的豬及蝦都應清楚交代,以免有人因文化因素或食物 過敏而誤食。

"Treasure chest"是珠寶箱,可用來指「棺材板」的外觀及內容豐富。華人社會常以「棺材」諧音「官、財」來寄寓吉祥之意,與treasure chest應有異曲同工之趣。

如能集思廣益,好好把台灣美食如豬血糕、小籠包、米糕、台南擔仔麵、冬瓜茶、豆花、肉圓、肉燥飯、碗粿等透過聽起來好聽,看起來賞心悅目的英譯,要向國外推廣台灣美食這應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