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談文論譯〉Historic Buildings & Historical Events 蘇正隆


historic historical 中文都是「歷史的」,因此許多人搞不清楚兩者的區別。台灣有不少歷史古蹟、歷史建築的英文標示都寫成historical building,譬如:新北市觀光旅遊網介紹新莊老街、林泉成古厝的英文是 “Xinzhuang's historical street”, “the Linquancheng historical building”;新成立的「陽明山古蹟聚落生態護育聯盟」,英文名稱是 “Yangmingshan Historical Building – Eco Village Preservation & Education Alliance”

其實簡單來說,historic是指「以前的東西現在還存在」;historical則是指是「歷史上的、已經過去的事」。

因此地道的英文講法「歷史建築」是historic building,「歷史事件」是historical event。見以下Google搜索結果:

"all existing historical buildings"約有 6 項結果 (Google Dec 18, 2017)
"all existing historic buildings" 約有 8,060 項結果

"on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the UK" 5 項結果
"on historic buildings in the UK" 約有 65,200 項結果

找不到 "guide to the historical sites of Canada" 的結果。
"guide to the historic sites of Canada" 約有 13,200 項結果

不過historic historical的用法,現在連母語人士也會混淆,所以若聽到英美人士說 *historical buildings,也不用大驚小怪,就像有些作家也會把「反映意見」寫成 *「反應意見」一樣。 (Jerome Su, Dec 18, 2017)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談文論譯:草木蟲魚 Q & A〉Olive與「橄欖」 蘇正隆


國圖主辦的臺灣閱讀節,由我導覽「走讀大安森林公園:文學、植物與生態」,之後有參與的忠欣公司甯副總詢問:

Q蘇老師,今日聽您ㄧ場大安森林導覽勝讀十年書!您提到橄欖錯譯之事很早就有人問我,我知道此橄欖非彼橄欖,但始終查不出olive的正確譯名。您說的 ?奇頓果? 正確的文字怎麼寫?何書可查? 請開示。

AOlive與「橄欖」是完全不同的植物,但往往遭混為一談。Olive 中文為「齊墩果」,丘應模「台灣的水果」(渡假出版社, 1990) 一書,在介紹橄欖時有提到台灣、福建、廣東出產,做蜜餞的「橄欖」(Canarium album),榨油的「齊墩果」(Olea europaea, 俗訛譯為橄欖) 與「錫蘭橄欖」(Elaeocarpus serratus),係分屬三個不同科的植物。

Olive學名Olea europaea,是木犀科植物 (olive family),原產於波斯,可用來榨油,自古以來,在植物學上中文叫「齊墩果」,與屬於橄欖科 (bursera family)的橄欖 (Canarium album) 在植物分類上不同「科」,而且不同「目」,可說是相去十萬八千里,難怪許多人會好奇:橄欖可以榨得出油嗎?

QThanks! 容我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何譯為齊墩果?中國何時知道有齊墩果?

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提到「齊暾樹,出波斯國 (今伊朗),亦出拂林國 (今義大利),西域人壓為油,以煮餅果。 根據學者馬堅的說法,稱「齊暾」係此種植物的阿拉伯文名為 zaytun。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則寫作齊墩果。

但是olive誤譯為「橄欖」已有相當久的歷史,想要完全改變也許有困難,以後翻譯olive可採「油橄欖」或「洋橄欖」一詞。這樣也比較容易讓讀者了解oliveolive oil的關係。而中國橄欖譯成英文時最好就直接用學名canarium,若不得已可稱之為Chinese olive(Jerome Su, Dec 6, 2017)